1. 2015 Computex:會展已非技術展示最佳型態、台灣的產業定位?
- 網路趨勢讓會展重要性降低,⼩展滅亡
- 軟體也取代硬體;Demo Day 取代會展
- Computex作為供應鍊展被⼤陸取代、作為銷售通路被⼤國會展取代
- 新創展品尚未成熟
2. 2016 Yodex:新一代設計展,局外人觀後感 - 產品商品化的困難與內需市場侷限
- 充滿希望!但具備商業化潛⼒的產品,仍⾮商品
- 台灣內需市場侷限、設計價值嚴重低估
- ⾯向客戶,就該以產業、市場應⽤分區;⽽⾮學校或加速器
- 專業教育與通才教育的變⾰
3. 2016 Computex:沒有英雄的年代,Computex與台灣資訊產業的未來
- 全球資訊產業與資訊展簡史
- Computex轉型:產業定位、客群
- Computex 以產業分區、強迫新創思考定位?
- 協助全球新創量產?
- 量產敵⼿深圳、以及提案:招商重點由 Computer 改為 Computing?
4. 2016 MWC Shanghai:Mobile + China,更好的產業設定,更大的市場想像
- 會展重點:Mobile,⽐Computer更切合趨勢
- ⼤陸內需市場的威⼒
5. 2017 Computex:x86的舊場子,如何促成新舊交融?
- x86展的沒落
- Innovex的精彩能否延續?
- 新舊公司互動交流轉型?
- 放棄品牌、追求隱形冠軍?
6. 2017 HK Electrnics:從香港電子展看台灣產業轉型:育成在台灣、加速在港深?
- 前店後廠
- ⼿機是傳產、筆電是⾼科技?
- 深圳供應鍊之都,不具備主動創新能⼒
- 資本堆砌優勢,使⾹港電⼦展更無趣
- 台灣要拋棄品牌迷思,⾛隱形冠軍之路;關鍵是掌握付錢的客戶,⽽不⼀定是終端消費市場
- 港深戰場,台灣不能忽視
- 與其銷售產品,不如銷售公司;募資⽐銷售重要;⽩⼿起家的荒原時代已過,現在要學會與⼤公司共舞、進⼊其⽣態系
- 「唯物主義」成為中國⼈基因、兩岸差異
- 育成在台灣、加速在港深?
7. 2018 Meet Taipei:台灣產業,能夠仰賴更好的加速器而向上提昇嗎?
- 新創類型:資訊網路B2C、⽂創設計B2C、資訊網路B2B、技術B2B
- 台灣新創、少了幻想、⽣意模式更穩當卻也無爆發⼒
- 加速器還須協助:本地市場測試、海外市場拓展
- 台灣各縣市都該有因應不同地⽅與產業特性的加速器
- 展會仍應按照產業劃分分區
8. 2021 Meet Taipei:百花齊放的下一步,該是走向國際
- 從概念實踐(新一代設計展)到國際化(COMPUTEX / InnoVEX ),Meet Taipei 可以作為居中的橋樑
- Meet Taipei 的定位是新創,走向國際該交給 COMPUTEX / TAITRA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