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為 學弟對這則新聞的評論,通篇寫的讓我看的心有戚戚焉,就冒昧來回點東西了。
自從畢業幾年後,我也開始十分不齒「企業愛用」這種稱號。很多成大人,嘴巴上都會說自己是台成清交、台灣第二,但其實總是存著僥倖心理,覺得自己好歹也是 (早已自甘)大字輩之末,大概在出社會之後,絕對都能搶到個白領做做,所以那些在新聞上看到的就業危機、經濟蕭條,好像都跟自己沒啥關係一樣。我自己當年 畢業時,也完全就是這個想法。「好歹自己也是成大…」
成大人,的確就是因為遠離產業刺激,台南又太爽太溫情,所以就是標準的象牙塔。加上大字輩學校末尾,所以也都存僥倖心理,鴕鳥心態,視危機於無物。然而說 實在的,我問過大10屆的企管85級學長,他們那時候的確就是畢業就幾個大公司好工作等著挑;我也問過小10屆左右的100多級學弟妹,卻完全不是如此, 幾乎沒幾個畢業時沒受過震撼教育的。我自己的95級呢?鄰近金融海嘯以及隨之而來的22K,只能說,大家都很辛苦,有些人總算熬出頭,有些人卻還在努力掙 扎中。不少人,也去考公職了,卻也不盡然代表著一帆風順就是了。那,也是我仍頑固地認定,不是我想要的路。
正因為排車尾,正因為僥倖,所以不懂得堅守價值。說實在話,很多破壞市場價格,降格以求的例子,正是成大人。他們都以為自己就是處在晉身白領的最後邊界, 所以心態上往往接受甚至主動自砍身價,來換取工作機會。有時候我也覺得,我自己也曾做過這種事情。反而是台大,有太多例子是他們堅持一定、甚至是偏高的薪 資。這很無奈,但成大人心態多半如此。他們也對,也不對。
最後提到體制內創業、企業轉型。看了真的很感慨。進入30歲,的確就是開始有機會藉由之前工作的積累,換取進一步發展的機會。無論是有機會晉身主管,或是加入新創事業,或是在企業新事業部門努力,真正有本事的人,30歲也差不多該找到這些機會了。
朋友中有的早已投身新事業,有些是自己出來創業;成大的也的確不少是被業界前輩重用,做新事業。有些也是回家幫忙自家的事業;但,只能說是幫忙而不是承接,卻也不一定得到認可,事事都遭到置肘。
然而幫助產業轉型,真的比創業還容易嗎?真的不然。我常跟朋友分享,創業是靠利基謀求資源;新事業是靠資源謀求利基。白手起家的創業者,仰賴自身技術等獨 特利基,尋找有能力看懂的天使投資,進而發展自身事業;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,既有的利基因為時空因素而逐步喪失,所以要仰賴之前資源積累,尋求下一個利 基點。
已經聽過太多朋友的分享了。或許現在在台灣,創業太困難,因為島內沒人會投資;不懂得往外走,無論是找投資或是開發市場,大概多少都會死在島內或苟延殘 喘;但新事業呢?資源縱然有積累,也不見得是你可以用的。絕大多數的狀況是,創辦人自己無法放手給他人馳騁,所以才有台積電創辦人覺得自己最強的這種蠢 話;排除掉創辦人自身的格局、思考脈絡是否與時俱進、是否能放權於賢才;組織內部的山頭林立;又豈是30歲的職場菜鳥能不受掌控的?就算再聰明,沒有伯 樂,一樣落魄;就算再能幹,主事者本身不對,再努力也不會成功。
讓觀念轉彎的確很困難,但改變自己永遠最快;人年紀越大,縱然經驗越豐富,卻有時也不免被自己的經驗所侷限住;換句話說,讓別人的觀念轉彎,尤其很有可能都是比你資深不知道「幾十歲」的人的觀念轉彎,更加困難,但只要是新創事業,就是必然而且大量的工作。
想要保有思想自由,最重要是不能被日復一日的工作擊垮,我覺得真的是要在兼顧現實的狀態之下,追求自己熱愛的工作;然而,這並不代表就能人生一帆風順,也絕對不代表能致富,甚至反而不能致富。然而,你能換取到年輕的自由活力;端看你想要的是什麼了。
最後,想到很關鍵的一點。看過19歲的創業者,看過10幾歲就出來混的成功創業家,這年頭的確就是創業的年代,而創業,看的就是真實力;比的是聰明才智、 還有在職場上混的一線經驗及商機敏銳度。並沒有意思要反學歷,也不覺得結論要導向休學至上;但我真的覺得,在學時就提早幾年多多接觸業界,讓自己浸濡在業 界脈動,然後運用大學資源與優質人脈,砥礪求進步;才是好事。學而不思則惘,思而不學則殆。能在業界混就是學習好;能在學校混就是思慮深遠廣泛。若能不偏 廢,才有機會不負你自以為自己很厲害,「成大」的這個招牌。
最後,說真的,「成大」當成共同成長學習的懷舊印記就好,千萬不要自以為了不起。因為在外面,比你強,還比你會團結合作的的比比皆是;所有你以為成大人的 優勢,很有可能都只是個自以為的笑話。這句話是在無數次陷入自以為的景況中,卻又被戳破無數次的無奈心得。自己警惕自己,也與朋友學弟妹共勉之啊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