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冊
- 「歷史思想是對生命現象的研究;而科學方法,卻是為研究無生命的自然而設計的」1.p197
- 我現在對於純人文的研究較無興趣;這些都是實務研究的基礎。我對實務研究更感興趣些。或許待我更年長些,就適合做純人文研究了。
- 「進步的弔詭所在,乃是:如果必須為發明之母,則固執便是發明之父。」1.p211
- 「先知的榮耀,必在他的本鄉本土之外。」1.p264
- 閱讀的速度變快,因為已經知道什麼該專注,什麼部份該簡略閱讀即可;例如過多對於地中海領域各國征戰歷史的描述,是歐陸學術的自然之舉;但身處東亞的我自然無法嫻熟理解,這也不會是阻礙閱讀的關鍵。
- 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「相互」侵擾,其實是蒸晒與溼潤歷史時期的全球交替所造成。當蒸晒到一程度,遊牧無法取得足夠糧食,就會暴起突襲侵擾農耕民族,旋又離開;當溼潤到一程度,草原變得適合耕地,農耕民族便緩慢卻穩當地,以犁鍬車軌城牆侵擾游牧民族。
- 上帝惠顧了牧人亞伯卻忽略了農人該隱,是因遊牧須掌控植物乃至動物的時辰方能飼養得宜,更為精細且艱難;但上帝卻無法阻止農人該隱殺了牧人亞伯。1.p372-377
- 鄂圖曼與馬穆魯克的奴隸王室體制,跟明清廢丞相以軍機處大權獨攬的情況如出一轍。將人民當作牲畜驅使;培養輔臣畜養人形牲畜,就如同遊牧文明的輔牧動物-牧羊犬。1.p383
- 「在斯巴達體制中,正如鄂圖曼體制一樣,明顯的特色是完全漠視人性,這一特色,固然造成了斯巴達體制的效率,然而也使它走向致命的僵化與最後的崩潰。」1.p388
- 「亞里斯多德:人們不應該只為了征服那不需要征服的鄰人,而訓練自己埋首於戰爭技術之中。…任何社會體制的最高目的,應使軍事體制與其他一切體制一樣,在軍人解職之後,尚能著眼於和平時代的諸般環境。」1.p390
- 「太善於調整自身,以適應專門環境的動物,便是已走到了末路,不復有進一步的演化歷程可言。這正是所有被遏抑的文明的命運。」1.p392
- 海洋與草原是語文的導體;例如柏柏語遍佈撒哈拉沙漠全境周遭;阿拉伯語遍佈阿拉伯草原/沙漠周遭;古希臘語遍佈地中海全境、馬來語遍佈印度太平洋,遠至菲律賓與馬達加斯加;波里尼西亞語遍佈太平洋;英語遍佈大西洋;土耳其語、「印歐語系」遍佈中亞亞細亞的歐亞大草原…草原是無水的大洋。1.p397
- 「文明透過生命力(伯格森的Elan Vital;叔本華的生命意志will-to-live)而趨於成長,生命力使文明經過回應,自一個挑戰走向另一個更進一步的挑戰,而這一成長兼有向外與向內兩個層面。在外在宇宙中,成長是藉由不斷克服外在環境而呈現出來;在內在宇宙中,成長則是一種不斷的自決與自明,不斷的自我提昇。」1.p405
- 「我們在俄國所看到的,其實是列寧的理想與福特的方法之間的拔河比賽,而在這比賽中,我們應可期望西方文明能夠凌越俄羅斯文明,因為後者本就弔詭地肯定了前者的勝利。」1.p426
- 「但如今我們冷眼旁觀,已不可能不問:這一漫漫長途究將趨向何處?它終極的目標是什麼?它對人類前途可能的影響又是什麼?」1.p428
- 當車輛以緩慢的獸力為主,主要問題會是如何走完旅程;當技術提昇到車輛以動力為主,駕車者已知如何疾駛,問題就會是如何避免相撞了。問題,從外在的技術、自然挑戰轉向了內在的道德挑戰。或許,現在的人工智慧或自動駕駛,也面臨了類似的問題。
- 「工業主義的挑戰,正在由技術的領域,轉入了道德的領域,然而結果如何,尚未分曉,因為我們對這一新情勢的反應,尚未做出決定。」1.p429
- 「成長的基準是趨向自決的進步;而此一平淡無奇的公式,卻正是描述生命奇蹟的不二法門。」1.p429
- 「所有的成長都是源於創造性的個人或少數人,而他們的工作是雙重的:首先,他們要獲取他們的靈感或創見,其次,他們要使他們所從屬的社會,轉向此一新的生活方式進行。」1.p431
- 「創造性的個人,其行為可用『退離與復返』這一雙重行動來加以描述:退離是為了他個人的啟悟,復返是為了要啟發他的族人。」1.p431
- 「如果創造的天才不能將他自己獲得的改變,推行於他的環境之中,則他的創造性對他自己,反而是致命的東西。因為如此一來,他將與他的行動領域脫節,而失去了行動能力之後,他也將失去他的生活意志。」1.p439
- 「柏拉圖:『至於那個想要從事解放眾生,轉入更高境界的多事之徒,只要我們有機會抓住他、殺掉他,我們一定會這樣幹的。』」1.p447
- 「名言讚頌哈布斯堡宮的外交政策道:『幸福的奧地利,讓別人去打仗,你只消去結婚好了。』…這便表示,唯有通婚的安排陷入不可開交的糾紛時,才有可能發生戰爭。」1.p568
- 「…故而英國爭取市場的戰爭,只能稱為『商人的遊戲』(Sport of merchant),正如歐洲爭取地盤的戰爭之被稱為『國王的遊戲』(Sport of kings)一樣。」1.p569
- 「在一個混亂的世界中,任何嚴格控制的集團,只要具有合理的組織與科學的知識,便能夠將它的領域擴展出來,凌駕於其他集團之上。於是,混亂的另一面,便是整個世界歡迎集權國家的出現。如此一來,世界便會進入精神『僵化』的時期,這是一種可怕的秩序,人類精神的高級活動將因而趨於死亡。」1.p709
- 「無權階層是社會上的一個成員或一個集團,在該一社會史上的某一段時期裡,『居於』該一社會,然而卻不『屬於』該一社會。…無權階層的真正標誌,既不是現實的貧窮,也不是出身的寒微,而是一種自覺在社會上,已不能繼承祖先地位的意識,以及由這種意識而引起的憤懣或恚怒。」1.p737
- 「沒有受過任何外來文化沾染的蠻族入侵者,比較容易在入侵的社會中有所作為;而在蠻族遷移之前,即已接受某一外來文化或異端色彩的蠻族,若想避免被驅逐或消滅的噩運,則必須自行設法,完全消除外來的色彩。」1.p802
下冊
- 「在遇到逆境時,決定論之易於斲喪士氣,正不亞於在順境時激勵士氣的效果。定命論者受到嚴酷的經驗教訓後,幻想一旦消除,便發現他的神祇並未站在他這一邊,於是必會得出極度沮喪的結論。」2.p842
- 「任運感/漂流感(Sense of Drift)的效用,好似心靈中注進一種麻醉劑,恍惚間以為罪惡全係來自外在環境,非己身的力量所能控制。」2.p843
- 「當哲學與宗教競爭時,哲學註定會遭到失敗,它的弱點究竟何在?答案是:精神活力的缺乏,是哲學致命而基本的弱點所在,其他一切弱點都是由此而來的。『生命』的缺乏,使哲學在兩方面都趨於枯萎,一方面,減少了它對大眾的吸引力;另一方面,也使得受到吸引的人,不願投身進來,為它宣揚。事實上,哲學所影響的,本就只是知識界的菁英份子,只是『極少數識貨的人』,就像曲高和寡的詩人一樣,以為讀者少,才是詩品高的證據。」2.p877
- 「教會的活力,與該一教派臣服於世俗統制的程度,恰成反比。…長久而言,宗教若乞求或屈服於塵世的權力,則所將蒙受的損失,遠過於所能冀望的收穫。」2.p885
- 「『蘊藏著如此奧義的心靈,永非一條道路所能企及』…人類通向『唯一真神』的道路不可能一致,因為人性富於變化,正是來自上帝的創造。宗教的存在,是為了使人類的靈魂獲得聖蒙;如果不能忠實地反映出崇拜上帝之人類彼此的差異,宗教就不能圓滿蹴及此項目的。由此,我們或許可以忖度:現存各個高級宗教所提供的生活方式與上帝形象,也許同主要的心理類型之一吻合…如此看來,現存高級宗教間的歧異,將不再是一塊絆腳石,而將顯示其為人類靈魂歧異性的一種必要的自然結果。」2.p1153
- 「兩百多年來,教會眼睜著科學步步為營地逼近,天文學、宇宙論、年代學、生物學、物理學和心理學,逐次歸入科學的領域之內,被塑造出與固有宗教教誨毫不相干的外貌…教會剩下的唯一指望,是採取絕不妥協的強硬態度。…在北美基督新教地區,則充分表露於死守聖經記載的『基本教義派』(Fundamentalism)中。伊斯蘭教部份,衛哈教派(Wahhabism)…等充滿好戰氣息的復古運動…這些運動適足表徵教會的衰弱,而非教會的力量,並且,使高級宗教顯露出垂死掙扎的末路情境。」2.p1161
- 「人類在知識和技術上的成就,其重要性不在成就本身,而在能迫使人類面對道德問題,使他折衝期間,否則,人類對道德問題可能敬而遠之了。…對於人類必須解決的最重要問題,科學卻無話可說。這也是蘇格拉底放棄物理科學的研究,轉而尋求與參贊化育的宇宙精神相感通,所留給後人的教訓。」2.p1163
- 「科學和宗教若能把握住此一趨近上帝的機會,努力以赴,分別從深層的潛意識與表層的意識,把此多變的上帝創作-心靈,那麼,將會有什麼報酬呢?這個報酬十分豐厚,因為,人類精神生活所依憑的,不是理智,而是潛意識。潛意識是詩歌、音樂以及視覺藝術的泉源,也是靈魂與上帝交通的孔道。」2.p1168
- 「但是,並沒有熟悉的阿拉伯人,可以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痛苦,帶到美國社會裏來;似乎『缺席的,必站在錯的一方』?」2.p1328
- 「無論以什麼姿態出現,『挑戰』永遠是上帝給予人類靈魂以『選擇自由』的恩賜。」2.p1530
- 「這兩種邪惡,是戰爭罪惡的兩種表現。但給予它們不同的名稱以示區分,或許較為方便:第一是平常所了解的戰爭,第二是階級戰爭,換言之,一個是平面戰爭,一個是垂直戰爭。」2.p1565
- 「以全球來看,當今世界只有一個大陸:歐亞非大陸,被兩塊龐大的外圍島嶼所環繞:南美和北美。從這個全球的觀點來看,俄國屬大陸強權,美國則是島嶼強權-有如西方歷史之『現代』階段,『歐洲』的交戰各國中,英國扮演島嶼強權的角色,而西班牙、法國、德國則接二連三扮演英國的大陸敵人。」2.p1570
- 「『好奇』是歷史研究的起源,而當『好奇』的目標是要研究社會人事時,探索者便必須打破他自己那隔閡疏離與自我中心的人格,而進入到其他人們的感受、思想、與生活之中-不僅要進入他自己那文明與宗教中人的感受、思想、與生活裏;不僅要進入他當代那些不同文明與宗教中人的感受、思想、與生活裏;而且要進入到其他那些年代悠遠,距離渺遙的人類活動之中。」2.p1631
- 「對歷史家的好奇心,一種特別有力的刺激是:在歷史家的心靈中,當代的經驗,無論是共同的、抑或個人的經驗,與過去某一情景的知識突然相遇,而這情景又與當代的情景,形成強烈的對照。」2.p1631
- 「…而促成這類行動的脈動,即是『好奇』。這種脈動可定義為:一種心智與感情上對事理的關切,而這些事理對於感到這一關切的人本身、或他家中的其他成員、或他那個社群,並無任何明顯而現實的用處。(當然,由好奇而產生的發現,已一再證明,在最後實具有意想不到的用途。)」2.p1633
- 「『好奇』是人類特有的脈動。它是意識的結果,意識使人類心靈與外界現象面面相對,而現象顯然只不過是『真實』的片段,只是浮淺,甚至虛幻的景象。『好奇』則是想要透過現象本身、而探求現象所掩蓋著的『真實』的一種脈動與欲求。」2.p1633
- 「若沒有好奇心的脈動,在任何領域內都不可能有心智上的創獲。…本章的主題是能夠『導致行動的好奇』,而只有在行動中,探索者才能採取主動。…行動是要點。不能採取行動、或錯失了行動的正確時機,無論在心智工作、抑或實際工作中,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…由於好奇是心智行動的推動者,故而,渴切而頑強的好奇心,實是知識工作者的第一需要;倘若他的好奇心足夠強烈,則他便可移山倒海,無所不能。」2.p1635
- 「…因為希臘與猶太的世界觀,雖然在很多方面天差地別,可是卻有一項彼此共同的信念,那就是:勝利的報應是災難,驕傲之後跟著便是覆亡。」2.p1652
- 「有各種變調在說明同一的主題:自混亂重歸和諧;或以中國名詞來說,是自『陽』入『陰』;以可蘭經來說,是:『你必須皈依祂。唯一全能的真主』;以歌德的話來說,是:『不可言狀的偉績,在此已經完成。』」2.p1656
- 「歷史觀點使我們看到『自然宇宙』在四度空間的時-空架構中,從事離心運動;又使我們看到此一星球上的『生命』,在五度空間的生命-時-空架構中,行其演進運動;最後,又使我們看到因為賦有『精神』而致提昇到第六空間的『人類靈魂』,隨其精神自由之決定性的行使,逐漸接近或遠離創造者。」2.p1663
- 「每一個偉大的歷史家,其好奇心都被指引於下一方向,即:為他那一代解答某些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,這些問題一般總歸結於下面的形式:『這件事如何從那件事演變而來?』…就多數情形而論,激發起歷史學家最優異的努力的,卻是那向人類自然的樂天主義挑戰的歷史大災禍。」2.p1666
- 「對於一個接受傳統古典教育的十九世紀末期中國學者而言,若謂除了中國文明和其遠東繼承者以外,尚有其他文明也同樣值得嚴肅的考慮,這種看法,仍被認為是無稽之談。然而,同一時代的西方人,卻早已擺脫了此種蒙蔽的偏見。」2.p1669
- 「許多一度輝煌的文明,經由這一『死亡之門』而告消逝,這『死亡之門』究竟為何?這個問題促使作者對各個文明的衰落和解體,加以研究,繼而又加上對文明之起源和成長的補充研究。『歷史研究』一書因而完成。」2.p1670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