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緣際會接受一位社會學及產業研究之友人之訪談。受訪者為我,簡稱「江」,訪問者則簡稱為「王」。因為感覺訪談內容有不少值得分享的,所以就在徵詢研究單位後,公佈於此。其中,紅色字是訪談後加上的大略提綱。當然,這篇完全是屬於個人的經驗與想法,亦有其特定之時空背景。
時間:西元2013年4月7日
因緣際會接受一位社會學及產業研究之友人之訪談。受訪者為我,簡稱「江」,訪問者則簡稱為「王」。因為感覺訪談內容有不少值得分享的,所以就在徵詢研究單位後,公佈於此。其中,紅色字是訪談後加上的大略提綱。當然,這篇完全是屬於個人的經驗與想法,亦有其特定之時空背景。
時間:西元2013年4月7日
這是高中好友小李在我們大學畢業前夕,所寫的作品。當時很驚豔於他的筆觸,可惜的是,原出處的帳號已經被無名小站砍了。所以我貼在這裡。猶能回憶其時其地其人,但很多事情就這樣子隨風而逝了。而我自己呢?隱隱約約地,也處於其中吧。
May 21, 2006
開發中國家先發展硬體基礎建設,已開發國家則應發展軟體建設。如果前者建構的評量基準是GDP,那麼後者的建構,是否有更加具體的評量基準?產業部份,前者重視製造業,後者重視服務業,國家發展需求與產業特性卻也剛好不謀而合。中國因其人口龐大且幅員廣闊,是否會深陷前者?這是否會反而是臺灣的優勢?
文化或文明的建立,不正好是服務業精緻細膩的展現?但不能忘記文明仍會殞落,就算經濟體已經發展出很細膩的服務業,亦即很細膩的文明,萬一其經濟發展無法撐起其文明發展,仍有可能滅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