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是針對報導「經營之神凋零後,只剩小確幸嗎?」的思考。
個人思考:
「能容許每個人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,這樣的社會才是幸福的社會,也是最有生存力的有機體。面對不確定的世界,分散風險、盡可能往多樣化發展,是找到更多出路的方法。窮則變,變則通,社會沒出路,可能不是小確幸太多,而是小確幸還不夠多(種類)的緣故。套用食神的那句話,在沒有經營之神的年代,其實人人都是自己 的經營之神。」
國力侷限於人民能力,人民能力激發於生存能力,抑或是自我實現能力;若想擺脫開發中國家之列而邁向已開發國家,產業轉型,均繫於斯。
一年前初識「孩子的書屋」的陳爸,更重要的是認識到他的經濟型態論述:「根據在地需求驅動,自給自足;而非追求最大獲利的經濟型態」。我認為,這與「隱形冠軍」理論可以遙相呼應。
套用到這篇文章所述,那個仰賴人口紅利,由「未開發國家」發展至「開發中國家」,GDP以「指數型」快速增長,鼓勵「經營之神」的文明發展階段;在台灣已經經歷過了。接下來邁向人類文明經濟發展的「高原期」,應該就是要鼓勵「小確幸」,在各個鄉鎮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獨特性,創立利基型在地企業;並善用網路與全世界連結,並且銷售至全世界。
這樣或許也能夠阻止盲目都市化造成的資源配置浪費、縮短城鄉差距與貧富差距、鼓勵人才回流本國/家鄉,進而讓社會更加安定,人民更加富足。
如何達成?讓自己有能力連結全世界,包括創新產品最主要的市場-北美;嘗試發展台南在地產業;等能力人脈蒐集齊全後,成立一間社會企業,嘗試複製這樣子的經濟發展模式。繼續努力中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