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時起意花了個下午複習「官僚之夏」,也記下了些想法。不過可能有些可能蠻偏激的…?@@ 但,看的過程中,又不禁拭淚了好幾次。這部日劇真的令人很感動……!

---

10527703_10152559422206047_5980359712038977817_n

  國內產業派與國際通商派並非水火不容,玉木跟風越即便競爭,但仍舊有著私人交情。但話說回來,接下來片山跟庭野這屆是否因為各自追隨長官,而導致跟自己同屆的並無多少溝通;而間接導致日本當今經濟後繼無力的原因之一?

  玉木跟風越之間的意見爭執,就像是兩種思維的碰撞,是有利於那個世代的持續成長的;但後續的世代卻僅追隨上一代,等同把自己世代的能量給了上一代,即便創造了一個強大的世代;卻也為後續世代無法協調溝通、繼續群策群力而埋下隱憂。這跟台灣上一世代經濟奇蹟的發展近似;型塑了現今台灣產業過度老化且後繼無力的大問題?

  而國際通商派有點被貶低,都沒有強調當年國際對日本的壓力;導致國際通商派也不一定有其自由選擇;或許這部片有為日本當年的傷痛尋求出口與替罪羊的意思吧?說實在的,沒有池內、玉木當冤大頭抑或是黑臉,風越或許也沒辦法被遵為「通產先生」的英雄?國內產業派,應該也沒有把握能夠直接跟當時的美國對幹吧。

  自己的理念或許可以說是國內產業派(資訊產業);但卻執意要讓自己站在國際通商的浪潮上(國外業務);今後的世界趨勢就是全球化,誰又能阻擋?國家經濟發展過了人口紅利的年代,長江後浪(大陸、東南亞等後進國家)又推著前浪(歐美日台等先進國家),這兩派的思維早就該互為表裡,就是要讓國內產業有壓倒性能力外銷國際!但,卻不是像身處發展中國家階段的純粹低價產品與大眾市場策略那樣,而是必須做到以價值為導向的產業發展政策,才有機會在難以進入的利基市場中尋求更穩定的根基。以台灣堪稱快速彈性的中小企業之產業根基,絕對是有機會比其他大國,在這樣的發展方向獲得成功契機的!

  池內對玉木所說的遺囑:「我贊成的,是要通過面向全球培養民族產業的競爭力,而絕不是『一切技術都可依靠進口』這種沒骨氣的想法。」

  風越的卸任感言:「最後,請大家銘記,我國不該再以美國為樣本,而已經是時候尋找自己特色的發展之路了。請決不要忘記,身為一名日本人的驕傲。」

  整部日劇的結尾,也恰恰停留在日本產業轉型的國家發展階段,日本當年被犧牲掉的紡織業;跟今日台灣逐步加大的貧富差距,這些抗爭又有什麼兩樣呢?當今世界,還尚未有國家能摸索出適切的經濟發展方式。同樣深陷泥沼的台灣,又能夠做些什麼呢?而這樣的嘗試,又能帶給東亞、乃至於世界,什麼樣的貢獻呢?

arrow
arrow

    nickk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