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摘要:

  • 網路趨勢讓會展重要性降低,小展滅亡
  • 軟體也取代硬體;Demo Day 取代會展
  • Computex作為供應鍊展被大陸取代、作為銷售通路被大國會展取代
  • 新創展品尚未成熟

本文是針對報導「陸媒觀點:沒落的ComputeX,近乎自娛自樂的遊戲」的思考。

個人思考:

看到最親密的Coopetitior,熟悉的大朋友觀點,忍不住來放些屁。

Computex是沒落了,不過對比CES、MWC,我卻也覺得沒好到哪裡去。CES本身的看點也逐步下降,身為全球網路、科技的焦點,有矽谷產業的加持,卻也頂多只讓CES稍微精彩一點而已。

真的要說,該說是網路殺死了會展產業吧!網路發達,行銷已經不見得需要實體的體驗,所以全球的會展產業都在萎縮。這個大趨勢已經至少維持了10年以上;先從區域展開始,如中東的 Gitex,然後CeBIT因為沒跟上mobile潮流,讓MWC撿了去歐洲第一資訊展的名分去;然而,因應德國隱形冠軍的產業主流,CeBIT棄消費市場改走高毛利的企業市場,實是睿智之舉。

另一方面,軟體取代硬體成為科技業的創新主流。所以,從矽谷開始的Demo Show,早就成為實體展現創新更適切的形式,更不用說虛擬展現的群眾募資形式(Kickstarter/Indiegogo);另外開放原始碼也自有一套,台灣也有 COSCUP以呈現更新的創新交流。硬體部份,開源硬體界的 Maker Faire,也逐漸成形。所以,看創新,何必去會展?那只是隔靴搔癢罷了。

所以,會展還剩下的目的,除了創新行銷,或許就只剩下銷售了。這又分成終端產品銷售,抑或是供應鏈銷售。無論是哪個,最重要的就是市場本身的大小。西瓜偎大邊是也。所以,MWC不死、CES也不會死、無論是不是CES ASIA,大陸他馬的一定會崛起;龐大的歐洲、美洲、中國內需市場,是這些會展得以生存的關鍵;台灣,並不具備。Computex的逝去,其勢必然,因為無論是終端產品市場、或是供應鏈(上游零組件)市場(紅色供應鏈),都早已不在台灣了。

台灣新創圈的整體實力,還不到能讓老外驚豔而特地飛來台灣看的等級,所以把這些產品放進 Computex,頂多讓 Computex 變得有趣一些。但這些產品還不見得成熟,這些公司也還不熟悉全球市場的運籌帷幄,無論是品牌或通路,所以在看熱鬧之外,實質上能促成多少實質產值與跨國交易?所以說,這些新創單位,仍舊無法力挽頹勢;但反過來說,如果 Computex 殘存的全球等級會展價值,能夠幫助這些新創企業將自家產品行銷全球,或許算是 Computex 能帶給台灣的最後貢獻。

所以,與其想著 Computex 多慘,該如何復興Computex,不如想想台灣產業該如何在當今全球產業中找到怎樣的定位,然後用怎樣的方式,再度馳騁全球,所向披靡。 Computex?除非像CeBIT能根據自身產業發展的嘗試轉型,或者就讓他成為歷史的陳跡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ckk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