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是針對報導「農田變工業區、海岸變工業區,我們為什麼需要這麼多工業區養蚊子?」的思考。

個人思考:

工業(第二級產業)看似凌駕農漁(第一級產業),或許只是因為工業帶來的經濟價值高於傳統的農漁業。然而,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是,如果有人能夠把現代農漁業乃至於任何傳統產業的價值做出來,工業自然就會相對被比下去,甚至漠視了。有錢能使鬼推磨呀!

產業轉型,或者說現代文明的真正契機,就在於把舊事物的嶄新價值找出來。找到能夠願意高價買單的正確客戶,把價值傳遞給他,並建立新的價值鏈,就是最重要的功課。

電影動漫中的未來美好世界,實則由現代人一點一滴打拼累積出來的。但絕不是反對工業;而是要找到創新的價值鏈。到其時,工業體制還只會是供己駕馭的機制之一罷了。

不能反工業,而且我認為要能促成財富共享、縮短貧富差距的關鍵;應該是第一級產業重新定義後的第二級產業化(製造業)。

首先先定義一下發想者跟追隨者;前者是有能力從無到有的創造者;後者是跟隨、聽從發想者的指示,完成工作。追隨者跟發想者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;並不截然二分;在現今資本主義制度中,可以套用於資方與勞方;只是資方勞方是以資本做區別;我卻是以原創與否做區別。

如果沒有製造業的量產概念輔助,產品本身再新穎好用(由發想者完成),仍舊無法大量製造,商業模式也就無法複製並極大化,創新就沒辦法大量擴散,現實狀況來看,也沒辦法請更多人(追隨者)來投入製造流程,並分享獲利給他們。

當然更理想的作法是第一級產業重新定義的第三級產業化(服務業)。然而服務業本質上就很難被輕易複製並大量產出;那就做不到勞務與獲利之大量分享擴散了。這本質上也是網路業對國計民生、貧富差距很少有助益、美國貧富差距高漲現況的根本原因。

在理想的人本適性教育發展起來之前,人類終究是無法輕易發覺自己的天賦與能力,而只能被動地成為追隨者;那在那之前,要做到均富,讓財富(或者資本;只是 這樣不僅會讓財富擴散,風險也會擴散。卻也沒啥不好,勞資成為夥伴。)由發想者往追隨者擴散,第二級產業仍舊必要。等到機器自動化的時代全面來臨,最好是 保佑人人都能夠透過適性教育發展自己,成為發想者;而讓機器擔任追隨者的角色。否則更大且無法逆轉的貧富差距,可預期地,一定會發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ckk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